栏目名称:艺术动态
2022-06-26
梁善:新岭南精神是一种文化自信!

肇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梁善接受采访时,与我们探讨了肇庆学院美术学院的特色建设和大湾区美育等话题,他认为“新岭南”精神是一种文化自信,是岭南美术工作者创作应坚守的一个方向。


undefined受访者:梁善

现为肇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美协理事,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undefined



undefined

梁善《源远流长》,国画,367cm×144cm



undefined

梁善《星湖胜景》,国画,248cm×129cm



我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一员,经常自我追问美育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其核心目的是“爱”,即通过美育育人,使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对家乡、对人、甚至对一草一木的深切体验和深沉的爱。


——梁善


学院建设




0 1

立足地方、特色鲜明的美术学院


A&D:肇庆学美术学院如何发挥大湾区美术教育的区域优势,为当地培养高素质美术教育人才?

梁善:高素质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对当地优质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肇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广府文化(发源地)、佛教文化(六祖慧能)、端砚文化、红色文化(叶挺独立团)、廉政文化(包拯)等历史文化遗迹,也有以七星岩、鼎湖山为代表的独特自然景观,这些都是肇庆作为大湾区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

肇庆学院办学有五十多年历史,“十四五”时期是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关键五年,《肇庆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美术学院依托肇庆区域优势和学校办学定位也提出“培养厚基础、强能力、善创新的美术与设计人才” 的培养目标。肇庆学院美术学院作为综合性大学的美术学院,将立足肇庆,以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发展。


0 2

以“多能一专”为办学定位


A&D:您在教学改革上提出学院的学生应“多能一专”,您可否分享一下,肇庆学院美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有何独到之处?

梁善:肇庆学院的文化和精神机体里面,流淌着师范的血液。人才培养,特别是面向肇庆和粤西地区输出扎根基层的优秀师范人才,是学校多年以来坚守的崇高使命。肇庆学院于1979年在广东率先开办美术教育专业,至今逐渐形成的“肇庆模式”已经成为肇庆学院展示办学实力的一张名片。

作为区别于美院的综合性大学之中的美术学院,我们要认清定位摸索更符合社会发展的美育策略,为社会精准输出美术人才。不少美院对学生的教学定位是“一专多能”,这对上一阶段肇庆学院美术学院的办学定位产生一定影响,但近年,我们发现“多能一专”更符合肇庆学院师范美术人才的培养需求。

庆学院美术学院确立“多能一专”的办学定位,以“多能”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一专”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和特长发展。我院的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美术师资,因此要强调师范专业的特点。因为综合能力是师范生开展日常教学的前提;在达到较广泛的美术能力的同时,又有针对性地去强化一门专长,进行更深入的美术创作。

对此,我院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一方面是全面拓宽课程领域,构建高校美术生应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美术学科知识和教育综合实践;另一方面是走工作室的道路,学院开设了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漆画、陶艺、雕塑、书法、剪纸、纤维、环艺、产品、视传、动画、手工等20多个不同方向的工作室,尤其以漆画、版画、手工、环艺、产品、书法等工作室的成果显著,近年屡获殊荣,可谓做到了在“多能”的基础上,突显“一专”的优势。


0 3

学院模式的端砚设计方向


A&D:肇庆学院拥有作为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的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您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下肇庆学院美术学院端砚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

梁善:美术学院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端砚设计方向),是有效落实肇庆地域优势和我校定位的需要。端砚有1300多年的历史,入选中国首批非遗项目。肇庆又称“中国砚都”,是端砚的发源地端砚作为广东省十大名片之一,是肇庆长久不衰的重要文化产业。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为行业培养高水平人才,学院开设了端砚设计专业,把自古以来端砚制作的家族式传承,发展成学院模式的系统教学的现代端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端砚之美,美在文质互彰、美在秀外慧中、美在赏用相悦。学院模式的端砚设计方向结合端砚的三个审美特征,形成学院培养模式的三点优势:第一,依托美术学院的教授、博士等负责学生的审美和造型能力的相关教学。第二,改变以往工匠式的端砚创作状态,加强端砚作品在文学与艺术方面的结合。我们专门联合文学院的教授,在学院开设文学、诗歌等提升文学修养的课程。第三,外聘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端砚工艺大师,传授端砚传统的工艺技法。

端砚文化的重振需要高校教育的助力。肇庆学院作为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不少国家级的砚台专家到了我院参观考察,看到我院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果后,不约而同表示看到了我们中国砚台未来的发展方向。

undefined

端砚作品评点


undefined

端砚作品在肇庆市博物馆展出


undefined

undefined

15级工艺美术何强军端砚作品


undefined

端砚《工艺之光》、端砚《呐喊》


0 4

雄才培育计划


A&D:您曾提到,计划用十年时间推广“雄才培育计划”,可以谈谈这个计划的预想、进展和目前取得的成效吗?

梁善:我院与肇庆市端州区教育局合作签订了“雄才培育计划”,计划用十年的时间来推行。“雄才”一词一语双关,一指肇庆著名美术家黎雄才,旨在发扬他对艺术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二是“雄才伟略”指才能出众的人,表明我院培养卓越人才的目标。

许多高校早期办学,可能是“关起门”来,包括我们以前也是这样,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单方面制定,可能存在与社会用人需求脱节的现象。但近年来我们推出了“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即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一是政府的教育部门参与指导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工作扶持;二是我们美术学院每年会从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里面择优挑选出5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组成一个“雄才班”,聘请全国教育名家和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等,对这些立志成为美术教师的同学进行高水平、有针对性的培养;三是给毕业生提供对口的学校平台,我们选了肇庆市区小学、初中、高中共18所学校作为合作院校,并结合专家意见,制定可行性方案,实现中小学用人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平稳接轨。

美育普及工作我们是在2013年开始实施的。开始阶段时我们选择的是大龙学校,经过几年合作后,我们举办了合作教学成果展,学校学生作品被邀请到肇庆美术馆隆重展出,社会强烈反响,好评如潮。地处郊区、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的大龙学校,因与高校合作的美术教学成果显著,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一举成名。大龙学校也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为推广大龙学校的成功经验,后来我院与端州区教育局签订“雄才培育计划”,合作学校从一所拓展到18所,全面探索“艺术普及”和开展“一校一特色”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如此类推,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学资源,来确定每个学校的合作方向和办学特色,例如有的合作学校想往陶瓷方向发展,我们则提前跟陶瓷企业或者相关专家对接;有的学校想往端砚雕刻方向发展,我们则跟端砚企业对接。高校提供的是一个更开放的平台,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政产学研用”链条的形成,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延伸社会服务我们希望能培养出对社会具有实实在在的、有创新能力的,甚至在未来能起到引领行业发展作用的优秀学生。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摸索,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又便于推广的教学系统来。


湾区美育



0 1

“新岭南”精神


A&D:肇庆学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高校,在国家重视美育的背景下,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将如何诠释您所言的“新岭南”精神?

梁善:我提出的“新岭南”精神是一种文化自信,是对岭南文化进行深度思考后的坚定信心。我作为在岭南高校中的一名教师和画家,十分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并心系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就个人而言,画出南粤山水的“灵、秀、润、鲜”,表达我对南粤大地的感恩之情和崇敬之意,是我一生的使命,“传统风骨,岭南情怀”是我个人对“新岭南”的诠释我认为从事中国画学习和创作,应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传承之精髓在于做到“守正创新”,这传承既要有技法层面的,更要有精神层面的岭南的文化、景观、气候和祖辈孕育着我们,我们用美术创作讴歌养育我们的热土和亲人,是一种自然而然、朴实的岭南情怀。

岭南历代的画家为描绘岭南的人文景物作了不懈努力,尤其是“岭南画派”的画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创作出一批批精品力作。但从整个绘画发展史来看,描绘岭南景物的作品还是凤毛麟角,无论是对岭南景色,还是风土人情的描绘等还是有所不足。如何更好地、系统地反映岭南、表现岭南?作为艺术工作者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我们需要对岭南文化进行全面梳理、深入研究,并不断实践。“新岭南”精神是岭南美术工作者创作应坚守的一个方向,以新时代新广东为主题的美术创作,要展现出传承地域美术精神、传承岭南文化精神的面貌,促进“大岭南”文化繁荣。

就美术学院而言,肇庆学院美术学院以特色专业建设、师范美术人才培养、展览展示等途径来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岭南本土艺术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的需求。

首先,我们充分利用岭南的区域条件开展教学工作。岭南作为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中西文化的交汇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红色文化的先行区,经济发展的重地;加上其气候温润、风景秀美——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中有太多值得深挖、体会和表达的内容了。我们经常引导学生,从人文和自然两方面感受岭南,形成个人的“岭南印象”,并把这种感性的创作冲动转化为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对象。

另一点是,我们“以展促学,以赛促学”成效显著。定期举办教师作品展、引进高水平的国内外名家作品展、水平的各类讲座,学生课程交流展、学生毕业创作/设计展,提供了一个活跃的、高水平的展览展示平台,促进师生的交流和发展;此外,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重要比,通过大赛不断提升师生的专业水平和创作能力。学院师生在各类高水平的大赛脱颖而出,成果显著。例如在历届的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全国美展、广东高校师范生技能大赛等重要展览、比赛中,我院师生成绩突出,为肇庆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培养和艺术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0 2

机遇和挑战


A&D:在国家重视美育的大美育背景下,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梁善: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于全国美育教育改革发展至关重要。我个人认为,把美育教育上升到国家层面,是对国民素养的一次全面普及和提升,关系到国民知识结构的完善、创造能力的提高和幸福指数的提升等。

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机遇有:一、国家政策,顺势而为。当今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美育相关文件,并出台美育的措施,美育的春天已经到来,需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二、社会发展,人们需要。通过美育全面提高国民的审美素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国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三、艺术院校,职能拓展。艺术院校原来主要是培养艺术专业人才,而美育是一种全民教育,大大地拓宽了人才培养的广度;四、湾区发展,人才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大量的、高水平的艺术人才,美育的开展为大湾区输送艺术高端人才提供保障。

挑战是:、观念滞后,错失良机。一些领导者可能观念滞后,理解不到位,重视不够,导致错失美育开展的良机;二、概念混淆,教育片面。对美育的内涵和外延不理解,概念混淆,眉毛胡子一把抓,出现美育教育片面的情况;三、降低标准,内容陈旧。把美育简单化,甚至将美育等同于美术,内容单一、陈旧,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四、 教法单一,手段落后。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手段不够多样、灵活,美育工作缺乏吸引力。

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最重要是培养学生形成审美眼光、审美创造和艺术表现三种能相信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艺术教育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片


undefined

梁善《红棉花开》,国画,180cm×144cm


undefined

梁善《溪山青翠》,国画,180cm×97cm×4


图片

梁善《湖山秋色》,国画,180cm×97cm


undefined

梁善《大吉大利》,国画,180cm×97cm


undefined

梁善《松山竞秀》,国画,68cm×69cm


undefined

梁善《奇山秀水》,国画,68cm×69cm


©2024 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版权所有